发布时间:2013-11-25 04:32:45
TA2,TC4钛板超塑性成形
TA2,TC4超塑性成形的特征
塑性:是金属的主要属性之一,它指的是金属在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,既具有永久变形能力又具有足够强度的性能。
“超塑性”就是超出一般“塑性”指标的金属的特性。
作为衡量塑性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延伸率δ值,一般金属均不超过百分之几十,如黑色金属不大于40%,有色金属不大于60%(软铝约为50%,而金银一般也只80%),它们即使在高温下拉伸,也难以达到100%。从材料的提纯、冶炼、锻造和热处理中设法改善金属的塑性,但都不理想,无法大幅度提高塑性指标。
在长期以来金属变形的研究中,有人发现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大大超过一般塑性的特异性能,这些具有超塑性的金属其δ值可超过百分之百,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二千也不产生缩颈现象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普遍认为这种特殊的、巨大的延伸特性并不限于某几种合金;对大多数金属材料,包括钢铁等黑色金属以及一般认为难成形的钛合金等,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使δ值提高几倍至几十倍。比如Ti-6Al-4V板材,常温下的δ值约10%,Ti-5Al-4V约14%,前者在加温到760℃时,δ值约为65%,850℃时约90%,即使加温到900℃也只达110%左右。然而处于超塑性条件下的Ti-6Al-4V,δ值可高达500%以上,甚至1000%以上。
超塑性是一种奇特的现象。具有超塑性的合金能像饴糖一样伸长10倍、20倍甚至上百倍,既不出现缩颈,也不会断裂。金属的超塑性现象,是英国物理学家森金斯在1982年发现的,他给这种现象做如下定义:凡金属在适当的温度下(大约相当于金属熔点温度的一半)变得像软糖一样柔软,而应变速度10毫米/秒时产生本身长度三倍以上的延伸率,均属于超塑性。
超塑性与传统成形方法相比,具有如下特征:
(1) 大变形
超塑性材料在单向拉伸时δ值极高,表明超塑性材料在变形稳定状态方面要比普通材料好得多。
(2) 无缩颈
超塑性材料表现出很强的抗颈缩能力,无明显的局部缩颈。
(3) 小应力
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,变形应力可以很小,具有粘性或半粘性流动的特征。通常用流动应力表示变形应力的大小。在一定的速度下,流动应力σ要比一般金属的变形应力小到几分之一以至几十分之一。
(4) 易成形
由于超塑性材料具有上述特点,在变形过程中基本没有应变硬化,因此压力加工流动性与填充性极好,所需设备能量低。
超塑加工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,只要很小的压力就能获得形状非常复杂的制作。试想一下,金属变成了饴糖状,从而具有了可吹塑和可挤压的柔软性能,因此过去只能用于玻璃和塑料的真空成型、吹塑成型等工艺被沿用过来,用以对付难变形的合金。而这时所需的压力很小,只相当于正常压力加工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,从而节省了能源和设备。
使用超塑性加工制造零件的另一优点是可以一次成型,省掉了机械加工、铆焊等工序,达到节约原材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。在模压超塑性合金薄板时,只需要具备一种阴模或阳模即可,节省一半模具费用。超塑性加工的缺点是加工时间较长,由普通热模锻的几秒增至几分钟。
将超塑性成形应用于钛合金构件成形具有如下主要优点:
在一道成形工序内可用低塑性钛合金制成复杂形状的构件,而且总变形量或局部变形量很大;
由于合金变形阻力大大减小,成形过程的动力参数值(应力、压力)也减小,因此可以广泛采用非压床模压成形;
由于能很好地贴模成形,而且没有回弹,因此,成形的构件精度很高;
工艺过程相对简单而且机动灵活,可以保证生产准备周期短、耗费少,并可对生产工艺及产品结构进行改革.
8.1.2 超塑性分类与机理
1. 超塑性的分类
延伸率超过100%作为衡量材料有无超塑性的标准。
流变方程
应变速度敏感指数m值作判据;若m>0.3时,即认为有超塑性。实验证明,m值越大,材料超塑性性能越好。因此,金属材料超塑性是在特定条件下(高温、细晶粒和低应变速率),材料出现异常的延伸率的总称金属材料的超塑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:
(1) 组织超塑性
材料具有超塑性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均匀等轴的微晶组织,较低的应变速率和高于金属熔点温度的百分之五十,并保持恒温状态。因此又称微晶超塑性,或称组织超塑性。这类钛合金最典型的是Ti-6Al-4V,对它的研究最广泛。
(2) 相变超塑性
它是在一个变动频繁的温度环境下,经相变或同素异晶转变,和组织超塑性一样,在低应力作用下,同样获得无缩颈的高延伸率称为相变超塑性。由于温度的反复变化,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,故又称动态超塑性。而前一种没有相的转变故又称静态超塑性。
材料产生相变或同素异晶转变是必要条件。而钛与铁相似,在882℃发生相的转变,低于此温度时是α钛,密排六方晶格是稳定的;高于此温度是β钛,体心立方晶格也是稳定的。这类超塑性研究较少,有待深入。
(3) 短暂超塑性
近期研究发现,普通非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,进行快速变形在短时间内会呈现出超塑性性质,这种现象称为短暂超塑性。这种材料必须具备双相组织,并利用在双相区的温度下母相晶粒长大困难,有利于塑性的发挥。这类超塑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。
2. 超塑性材料的获得
金属超塑性的获得除了特定的外界条件外,本身组织状态是关键。
为了在塑性变形过程中,使金属的微晶组织稳定,并尽可能使晶粒长大缓慢,就要求原始组织的晶粒越小越好,或有双相的组织抑制其晶粒长大。要达到这一目的,可用以下办法:
(1)通过对共析合金材料(两相组织)的多次淬火和回火热处理,获得微晶组织;
(2)通过对共晶合金适当的热处理,获得较细的晶粒。但这种共晶合金必须有高的第二相体积百分比,才能有高的热稳定,即高温下,晶粒不易长大,并有高的延伸率;
(3)添加元素细化晶粒。不同的金属或合金,加入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。如在钛中加入微量的Zr、Al,Mo和Ta等,形成金属间化合物,使晶粒细化,抑制晶粒长大。若加入Al和Ga,又能使再结晶温度提高,并可提高组织的热稳定性;
(4)连续热加工变形细化晶粒。对双相合金,可以通过在再结晶温度下,进行大变形热加工使其获得等轴的超细晶粒;
(5)微细粉末烧结法。用微细粉末直接加热烧结,可以获得微细组织,而且避免铸态的偏析。
2. 超塑性机理
目前超塑性机理尚未一套完整的理论,主要有如下几种论点:
(1) 空位迁移—扩散蠕变理论
由于变形是在高温低速下进行的,不少人试图用扩散蠕变解释超塑性机理,认为超塑性变形是一种在应力场作用下原子的扩散或迁移的过程。空穴由高位能处向低位能处移动,而引起质量的迁移,得到均匀化变形。
(2) 晶界滑移理论
因为在超塑性变形中,晶粒形状及晶粒尺寸都没有显著的变化,因此有人认为变形是由于晶粒界面的滑移作用。在这种情况下,晶界就好象是晶体间的流动层一样参与变形,而晶粒发生移动和转动。晶粒越小,越接近于完全无序的或非晶体的流动状态。
有人对超塑性材料(晶粒度在2.9μ以上的)用Al2O3抛光粉在某些方向划成细纹,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,各晶粒内刻痕发生相对位移,并伴随着晶粒的转动,同时发现晶内划线并未弯曲,仍保持着直线状态(图),表明有晶界滑移、晶粒转动和晶界迁移等现象。
(3) 位错运动理论
超塑性流动实际上与层流是有区别的,滑移并不能在不伴有一些晶内变形的情况下连续产生于所有晶界。因此有人认为沿晶粒之间发生的晶界滑移,在受到晶界上的突出物阻碍时,继续进行下去就会产生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,当应力超过一定值时就会产生位错运动而使应力松弛,使晶粒继续滑移。位错越过晶粒而塞积于晶界又阻止其再产生,晶界滑移即行停止。塞积前端的位错能在晶内滑移或沿晶界作攀移运动,至消失为止。然后再产生新的位错,使晶界滑移继续进行。这种位错的产生、滑移、攀移与消失,构成了超塑性变形。
上述理论与假说,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及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实验结果的一个方面,都不能作出全面的满意的解释。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超塑性变形过程不是单一的机理起作用,而是以晶界滑移为主的三种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免责声明:以上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,产品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产品网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, 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。
风险提醒:本网站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,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,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平台。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,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 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。过低的价格、夸张的描述、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采购商谨慎对待,谨防欺诈,对于任何付款行为请您慎重抉择!如您遇到欺诈 等不诚信行为,请您立即与产品网联系,如查证属实,产品网会对该企业商铺做注销处理,但产品网不对您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!
联系:304108043@qq.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,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欢迎您向该邮箱发送邮件,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,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!
上海坚铸实业有限公司 电话: 传真: 联系人:
地址: 主营产品:哈氏合金c-276沉淀硬化钢17-4PH双相不锈钢2205上海坚铸实业有限公司
Copyright © 2025 版权所有: 产品网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。产品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您好,欢迎莅临,欢迎咨询...